央媒高频聚焦云南旅游转型升级

时间:2019年02月19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云南 用心呵护这份“美”》《严整市场乱象 实施智慧转型——云南旅游构建全新“旅游生态”》《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带来美丽蜕变》《云南旅游“浴火重生”》《新业态激发旅游增长活力》……近日,我省旅游转型升级带来的全新变化和明显成效,受到中央媒体聚焦和赞许。

1月14日至18日,云南旅游转型升级采访活动在昆明市、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展开。近期,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新社等中央媒体从多个角度浓墨重彩报道了云南旅游转型升级的成果。

市场整治成效受肯定

云南旅游业曾因屡禁不绝的“欺诈宰客”“零负团费”等乱象饱受诟病。2017年4月《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实施以来市场秩序是否有改观?此次采访中,央媒记者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人民日报》1月22日在要闻版刊发了题为《云南 用心呵护这份“美”》的报道。文中用数据列举了云南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处理涉旅投诉的成效。文中说,12301全国旅游投诉平台云南旅游投诉从2017年的第6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21位。

“‘宁可不要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数据的增长,也要整顿好云南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品质。’云南痛下决心。”新华社1月21日的报道《严整市场乱象 实施智慧转型——云南旅游构建全新“旅游生态”》关注到了云南省整治旅游市场秩序“22条措施”针对购物、旅行社、导游等7个方面的重点整顿,以及云南对于重建“旅游生态”的决心。

大理、丽江等旅游热门地区的旅游市场秩序最受关注。《光明日报》于1月22日刊登的《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带来美丽蜕变》一文中,以在大理古城值守的旅游质监执法局值守员和丽江古城女子民兵队的案例证明:严打乱象,云南市场监管整治效果显著。

游客的感受是对市场整治最直接的检验。央媒在云南多地对游客进行了采访,其中,以《打造旅游“新生态”——云南省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综述(上)》为题的《经济日报》报道对丽江古城的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了分析。文中写道:“通过持续整治,云南旅游市场中的不合理低价游等问题正得到有效遏制,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此外,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央广《中国之声》以及中新社的报道《云南旅游“浴火重生”》等也报道了云南旅游市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以及将持续推动“旅游革命”的相关情况。“经过近两年的集中整治,云南旅游市场的秩序得到改观,单单从游客投诉的情况来看,2018年就比2017年下降了53%。”1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管住管好 才能长远》为题对云南旅游市场整治情况进行了报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彩云之南,处处风光秀美。长期以来,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云南是许多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地。”正如《光明日报》报道中所写的,云南的自然生态禀赋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此次采访活动中,央媒纷纷对滇池、洱海、普者黑等地生态环境和旅游协调发展的情况进行报道。

《人民日报》的《云南 用心呵护这份“美”》一文以七彩云南·古滇名城为例,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作为企业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可在滇池畔开发文旅项目,就必须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记者为云南“如果环保没做好,旅游宁可不搞”的思路点了赞。

《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聚焦大理双廊镇。报道中写道,双廊在污染防治的同时,也改变了旅游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改造并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了景区整体风貌和旅游服务水平。

“2016年云南省开启旅游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被摆上首要位置。”中新社记者以《云南“爆款”景区相继停业整顿 旅游大省为环保让路》为题,详细报道了普者黑景区开展旅游专项整治,推行退田还湖、退塘还湖,实施环湖截污治污及生态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湿地保护与恢复、八道哨污水处理厂等生态环保项目的情况。

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近几年,云南省度假旅游产品比重从30%提升到37%,全省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结构加快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结构转变。”《人民日报》1月23日的报道《云南 让游客留下来》从一组数据出发,介绍了丽江东巴谷康养小镇、老君山帐篷攀岩游以及大理沙溪古镇等云南的新兴旅游产品。

云南以新理念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经验,是此行央媒记者极感兴趣的话题。

《光明日报》1月23日的报道《来云南,见山水更见文化》以“旅游+”为重点。文中列举了沉浸式街头情景剧《遇见丽江》、弥勒可邑小镇、普者黑仙人洞村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取得的成效。文中说:“曾经,同质化、低端化的旅游产品充斥着云南旅游市场,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增长乏力。近两年来,云南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经济日报》的报道《新业态激发旅游增长活力——云南省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综述(下)》则关注到建水县发挥文旅融合的作用,以紫陶文化为核心形成体验式旅游特色的情况。《中国日报》以一个图文并茂的整版呈现了云南全域旅游的亮点成果和生动故事。

融合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在《新闻联播》和新华社的报道中,近年来云南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开展“厕所革命”等顺应游客美好期待的举措得到了全面呈现。

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的旅游产品也通过融媒体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央媒记者对普者黑花脸节、彝族“阿细跳月”歌舞、建水紫陶等进行了图、文、视频结合的融媒体报道。其中,大理扎染、建水文庙开笔礼、丽江老君山等内容为主的视频、美图在新华社、中国日报的脸书和推特上得到了海外受众的热烈关注。

打造智慧旅游标杆

“快快,这个是智慧厕所,快拍照。”在本次采访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央媒记者间有类似的交谈。这从侧面反映出云南构建智慧旅游平台的受关注程度。

《中国日报》在报纸版和新媒体报道中,都就“游云南”APP的慢直播、刷脸入园、找厕所等功能进行了多个角度的呈现。新华社的报道以“智慧化:构建全新‘旅游生态’”作为小标题之一,以大理崇圣寺三塔为例子,通过记者亲身体验介绍了“游云南”APP刷脸入园和语音导览功能的使用情况。

《光明日报》从智慧旅游助力公共服务品质升级的角度,将“一部手机游云南”评价为云南省近年来发展智慧旅游的重要成果。“此外,景区智慧化管理让游客反映问题和投诉的渠道更为通畅。”报道还以丽江古城综合管理控制中心为例子,介绍了智慧化管理对快速准确解决游客投诉起到的积极作用。(记者刘子语 王欢)

  • 央媒高频聚焦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微游云南微信号
  • 央媒高频聚焦云南旅游转型升级云南旅游微信号
  • 央媒高频聚焦云南旅游转型升级云南旅游发布厅
关于我们  |  返回首页
  • 版权所有: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技术支持:云南旅游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678号云南旅游大楼  邮编:650200
  • 旅游投诉:12301 13619630211     政务查询:0871-96128
  • 滇ICP备09011966号

Copyright ? 1998-2011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佚名 编辑:云南旅游)
文章热词: 云南旅游
网友评论
更多>>最新专题